最新消息
NEWS
常見問題
FAQ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企業參與
SPONSOR
義賣專區
STORE
國際合作
COOPERATION
運用常識
KNOWLEDGE
隊員專區
MEMBERSHIP
  首頁 相關報導 國際報導 2006
 
菲國兩千人湮沒在痛苦中    亞洲週刊  黃棟星

菲律賓中部的特大泥石流埋葬了近兩千人。來自中國大陸、美國、台灣、馬來西亞等地的國際救援隊和菲國當地人一起挖掘搶救。菲華社會發起賑災行動,香港明星慷慨解囊,但千名失蹤者生還機會渺茫。

震驚全球各地的Wow-Wow-Wee踐踏慘禍餘痛未了,菲律賓又再發生近千人被泥土活埋的慘劇。二月十五日,菲律賓中部南萊特省聖伯納德(St. Bernard Town, Southern Leyte)發生山崩,高達千五英尺的山劈開一大缺口,泥沼從天而降,方圓五至七公里土地的村落變成一片泥塘,三百多座房屋被埋,原本人煙稠密的金索貢村變成墳場。經過多方搶救,至今已證實九十二人死亡,九百廿八人下落不明(這是當地政府提供的數字,但菲律賓軍方認為喪生者可能多達一千八百人),相信生還的機會極微。

搶救的焦點如今集中在村落中的一間小學二百零六名學生與四十名教師的身上。事件發生後不久,有人收到這些老師與學生發出來的手機短訊,但在該晚即再無音訊。

山崩是在上午十時四十五分發生的。目擊者麗妮塔形容﹕「我聽到一聲巨響,感到地面震動,風勢很大,接著我就感覺泥土到了腳邊。」

麗妮塔兩名子女及鄰舍全被活埋。她說﹕「山洪爆發,一下子將整個村落埋沒,看不見任何房屋露出來。」另一名農民說,當山泥傾瀉發生時,他感到地面在震動並聽到像是直升機的聲音,隨後他看見附近的山有一部分下陷,下陷越來越大,泥沼排山倒海而來將村莊淹沒。

菲律賓火山研究學院院長蘇里同證實山崩發生數分鐘前(約上午十時卅六分),該地發生二點六級地震。過去十天該地連續豪雨,附近公路發生山崩,八人罹難。他說﹕「十天豪雨已處於山崩狀態,地震加速慘劇發生。」

南萊特省長麗莉亞斯表示,過去兩週,該地降下二百二十七毫米雨水,是同期平均降雨量的五倍,豪雨使土地疏鬆、樹木傾斜。地方政府早就採取措施將居民疏散到安全的地方。但大雨時斷時續,過去兩天露出陽光,居民以為無事又再回來,想不到發生慘禍。

菲律賓環境暨天然資源部(DENR)早在二零零三年就指認南萊特是菲國地質高危區。由於歷史上大量伐木,該地土質疏鬆,已處於危機狀態,不適合居住。事實上,這也不是該地第一次發生山崩,零三年十二月,該地就發生過一次山崩,二百人喪生,另一百多人下落不明。過去都在颱風季節,唯獨今年不是颱風季。

山多的萊特省與鄰近的三描省(Samar)是每年菲律賓平均十九次颱風必經過的門戶,菲律賓的氣候一年只分夏季與雨季,雨季颱風多的時候持續數個月,但萊特卻終年有下雨。萊特省的旺木巿(Ormoc City)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曾發生一次空前的山崩特大泥石流災難,有五千多人死亡。

災難不斷重演令人不解。環境組織「綠色和平」東南亞區主任彬蘭禮斯痛心地說﹕「災難不斷重演,我們永遠不會學得教訓。」他奇怪為什麼菲律賓政府至今還未在環境部已警告容易發生山崩的地區設下預防與警備措施。

馬尼拉樞機主教羅沙禮示認為如果政府與有關方面對菲律賓森林面積迅速減少採取果斷措施,這樣的悲劇應該是可以避免的。他說﹕「慘劇的真正原因是森林已受嚴重破壞,政府迄今未予再植林。」

政府官員否認這種說法,南萊特省長麗莉亞斯表示,該地並不是伐木的地區。新上任的環境部長黎耶示認為,該居住區位於海拔七百米高的山下,地面結構處於火山岩的裂縫。這樣的地質結構一旦遭遇輕微地震,就會引發山體滑坡。不過當地居民還是認為,這是七十年代該地大舉伐木埋下的後遺症。

歌麗亞總統誓不休息
災難發生後,菲律賓總統歌麗亞.阿羅約下令盡一切資源全力搶救生還者,她說除非最後一具屍體被挖出並予以適當的安葬,否則她不會休息。

災難發生三天後,雖然有一千多名菲律賓軍隊的士兵、醫務人員、學生志願者、國際紅十字會志工投入搶救工作,但由於連日大雨,泥石流現場外小河水流湍急,救援者要依靠三輛推土機用車斗輪番運送過河,到了現場盡是漫無邊際的亂泥,稍一不慎便會陷入淤泥而不能自拔。為了安全,士兵與義工必須彼此用繩子繫住,一旦某方踏入泥漿深陷沼澤,另方進行搶救。重型機械不能進入災場,搜救人員只能以泥鏟、竹竿、尖鑿,甚至赤手空拳進行,進展十分緩慢。到了晚上由於沒有電燈照明,救援行動只能歇工。
禮示聖伯納社副社長菲力士.林悲觀地說﹕「我不認為三十六小時後還能有生還者,泥濘實在太深了,這是我們所面對的困難實況。」

剛在附近宿霧省參加菲美聯合軍事演習的部分美軍士兵十九日趕來,來自馬來西亞的六十五名國際救援隊也帶著專業救生器材來到現場。救援隊長說﹕「從救援理論上說,到了第七天一切都完了,不會再有倖存者。」

截至目前,共有四百十名村民倖存,當中二十人於災難當天獲救,其餘三百九十人因為當時不在村內而倖免。救援隊伍掘出的屍體,有的已殘缺不全。屍體安放在附近村莊一個大禮堂,為防發生疫情,當局每三十分鐘噴灑一次消毒水,後來將屍體置入石灰和棺材之中移到他處。當局為廿九具無人認領的屍體集體安葬。

災難發生後,國際援助陸續而來。美國政府從參加菲美軍演的美軍中調出三千名海軍陸戰隊員、兩艘軍艦及十七架直升機協助救災。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十八日向菲律賓發出慰問電,中國政府向菲國提供一百萬美元緊急援助。距災區十三公里的中國路橋公司工作人員在災難當天下午立刻投入救援,搶修該地主要路段,成為災後初期救援軍。台灣捐出十萬美元,台灣中華搜救總隊一行三十人二十日上午帶著聲納式生命探測儀、影像式生命探測儀、熱化像、衛星電話、發電機及其他傳統救難器材,連同救災物資趕往災場。恰在克拉克踢足球的香港明星曾志偉、譚詠麟、陳百祥一行在獲悉慘劇發生後,即時捐出三十萬港元(約三點八萬美元)給當地政府賑災。華人社會在菲華商聯總會領導下也發起如火如荼的救災捐款運動。商總永遠名譽理事長陳永栽率領理事長蔡聰妙等人親到災場濟災,表示將捐款重建民房。

尋找最後的希望
目前,營救人員於兩個地點進行挖掘,其中一個為小學校舍原址,另一處小學被泥石流沖至二百米遠處。一名軍方技術人員稱,探測發現該小學埋在土石下三十五英尺深處,地下可能還有生存空間,但搶救難度巨大。二月二十日來自台灣、美國與馬來西亞的救援人員以高科技裝備探測到被埋小學的聲音,但不能確定聲音是來自倖存者或是覆蓋學校的泥土造成的聲音。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尼基爾克表示﹕「我們探測得越深,訊息就越強大,這下面一定有東西。」馬來西亞營救人員尤諾斯說﹕「我們接到了音波,好像是敲門的聲音。」泥石流下的聲音令人產生希望。南萊特省長麗莉亞斯表示﹕「只要有增加生還者的希望,我們就不會放棄。」

菲律賓紅十字會會長參議員高登表示會繼續搜找,但他們也有心理準備,畢竟失蹤者被埋得如此之深,生還的希望非常渺茫。

    回上一頁



                     中華民國(台灣)國際搜救總會           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 S.A.R ,Taiwan                     郵政劃撥捐款帳號:19039187    戶名中華搜救總隊

                     郵政匯款資料局號:0121023   帳號:1131716    戶名中華民國搜救總隊           (匯款完成請與總隊聯絡)

                     駐地:台灣桃園市八德區和成路四十一號           NO.41, Hecheng Road, Bade District, Taoyuan City,Taiwan

                     電話:(Tel)886-3-3772272~3         傳真:(fax)886-3-3772275         e-mail:rescue.taiwan@msa.hinet.net